近期,一起案值并不算高的民事案件在微博登上热搜,被广泛讨论与关注。据澎湃新闻报导: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朱某(21岁,男)借助某打车软件的系统漏洞,在几个月内通过帮其他用户投诉获取代金券的方法,恶意投诉2000多名网约车司机,非法获利近8000元。最终,朱某因涉嫌盗窃,被山东济宁椒江区民警依法民事拘押。
本案之所以会引起与涉案金额不成比列的关注,一是由于被害者数目大外卖骑手最怕什么投诉,规模可谓惊人,二是互联网服务平台上的“恶意投诉”问题,已是积弊旧疾,深受非议。面对这则新闻,不管是讲求行业现况的网约车司机,还是普通消费者,都纷纷为司机师父抱不平。
朱某以一己之力“坑”了2000多名网约车司机,纵然是一起极端个例。并且,这种恶意投诉的影响范围,却绝不仅仅局限于个例。此前就曾有媒体报导:网上有不少买家,在二手交易平台借助恶意投诉,大做打车代金券的生意。而在外卖领域,部份用户出于个人火气恶意投诉配送员,也让不少外卖骑手倍感苦不堪言。在最早引入类似投诉的差评机制的电商领域,甚至发展出了“职业差评师”这样的“黑产”链条。显而易见,恶意投诉现象外卖骑手最怕什么投诉,早已成为互联网服务平台根深蒂固的一大“顽疾”。
按理说,打车软件也好、外卖软件也罢,任何互联网服务平台筹建投诉功能的本意,都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相关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侵犯消费者利益。但是,在实践中,因为平台初审能力有限,加上零散的从业者缺少对平台的集体议价能力,种种用心不良的恶意投诉经常才能得偿所愿。
此时,首当其冲的被害者,其实是这些直接遭到恶意投诉的对象。虽然恶意投诉者没有掏出任何可以支持其投诉的证据,平台也经常本着“顾客永远是对的”“大事化小”的原则,对遭到投诉的人一罚了事。对这部份人而言,她们必然会委屈、会愤怒,乃至于导致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大量的恶意投诉,也伤害了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对没有歪心思,只想在确实碰到问题时合理应用投诉权的消费者而言,恶意投诉的猖獗,反倒损害了她们行使权力的空间。恶意投诉一再得逞,只会让这些居心不良的人得到现实利益或是心理上的满足。并且,这种行为的代价,却须要全体消费者共同承当。此前,我们早已听到许多消费者合理投诉,招致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过激反应的社会新闻。而导致这些消费者与劳动者之间互不信任的症结,正是不甚合理的投诉与赏罚制度。
不可证实,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与各种生活服务的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便利。并且,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也会在新技术普及的过程中逐步浮现下来。我们既希望互联网的发展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平均幸福感,也希望互联网产业才能做到“技术向善”,让每一个群体尽可能平等地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消费者的便利与舒适,无论怎样都不能构建在对劳动者的不公对待上。想方设法改善不合理的投诉机制,让从业者不再被“坑害”,已是互联网行业的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