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人物》杂志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报道,刷屏社交网络。文章指出,在外卖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外卖骑手疲于奔命,使得外卖员成了高危职业。有骑手自嘲,“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这篇文章掀起了很大的舆论,矛头直指平台。9月9日凌晨,有知名外卖平台宣布将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的时候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但随即被骂把责任转嫁给消费者。
的确,平台是规则的制定者,现在这套规则出了毛病,不能又把矛盾扔给消费者。报道中,一位做过三年外卖平台配送站站长的受访者就道出了问题所在:2016年,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外卖系统,2018年又定格在38分钟。如此飞快的提速,被该平台大力宣传,津津乐道。
显然,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可以加速的,什么不可以。当一位消费者提交订单,平台系统对商家的通知、对外卖骑手的任务分配,是可以在技术上提速的。但是现实中,让商家更快地把饭菜做出来,就会影响饭菜质量;让骑手更快送达,就可能涉及交通违规。
所以,当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当饭菜质量被消费者吐槽“还是生的”“是不是提前做好的”时,平台就该反思:并非越快越好。足够快,确实体现了平台的送餐效率,但不顾一切地求快,却并非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指向。
同样是需要在路上赶时间,我们倒是没有怎么听说过网约车司机怕投诉拼命开车,进而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外卖骑手的问题出在哪里?一个答案其实是很直接的:网约车的投诉处理以及奖惩机制更加人性化,也因此而更加合理。
常打网约车的都知道外卖系统,当你打到一辆车,在一定时间内双方都可以取消订单,勾选相应的理由。而遇到投诉纠纷,平台既可以调查行车轨迹、对话录音、实际路况等信息来判断,也能够和司乘双方电话沟通,从而更为清晰地判定责任,然后依规依据做出相应处理。
和网约车司机比起来,外卖骑手则显得十分惧怕投诉。不论原因在消费者还是骑手,或者是无法对抗的客观因素,他们受到处罚的可能性似乎都要大一些。报道里一位骑手讲述,每当碰到恶劣天气,“失控的系统”就会使得骑手背着超量订单,完全失去对配送时间的控制,还要面临超时的惩罚,且不可以请假。
当平台规则本身出现了问题,问题当然会外溢到现实中。规则足够公平合理,才产生正面效益。因此,只有让技术更加向善,让平台的规则和管理更加向善,现实中外卖骑手的困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而不是说,消费者多多高抬贵手,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有人说,我们现在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高效的外卖行业,也离不开平台的补贴,消费者其实享受了“便宜”的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同样的道理,无论是今天的消费者还是市场,都是平台喂养起来的。现在,这个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更应该从源头上寻求改变。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能以上帝自居,动辄投诉。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当外卖骑手在路上遭遇意外时,还是要耐心听一听解释,多一些体谅。一个社会顽疾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单一力量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