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赵思维实习生段景文
“进店扫码点餐。”
一家支持微信扫码自助点单的餐馆在餐台上贴的二维码
在用餐高峰期,苏萍这样招呼进店的客人。她经营着一家泰式菜馆,半年前装了扫码点餐系统,客户在点餐的同时也要关注店内微信公众号,仅半年公号就积累了一大波粉丝。
苏萍认为实现了“双赢”,饭店节约了人力,积累了粉丝,客户可以快速点餐下单。
但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也正引起关于过度收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漏风险的讨论。
走访100家餐馆,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其中35家须要强制或默认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1年3月初,澎湃新闻()随机走访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中的100家餐馆,发觉72家餐馆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扫码后,其中35家饭店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才会点餐,约占一半。据悉,20家餐馆扫码后要求用手机号登陆后才会点餐。还有饭店的点餐系统要求客户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大部份酒楼的扫码点餐系统收集客户信息时,未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合同”。
一家提供智能点餐技术的企业,提供强制关注微信公众号的营销套餐
开发扫码点餐软件的技术公司称,通过收集客户信息,可以为客人“画像”,帮助饭店精准营销。有公司甚至称,她们开发的软件,饭店可以自主设定客户必须填入的信息。但获取哪些样的信息是必要的,界限在那里,业内没有明晰的规则。
多名专家及律师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觉得,“扫码点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搜集信息、用户信息保护及用户选择权等问题,须要信息安全立法及提高店家与客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来解决。
强制关注或注册的占一半,收集客户信息少有展示“隐私条款”
客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步入自助点餐系统,以双人或多人协同的形式自助点餐,系统直接联接店家的收银端,实现实时下单。目前,扫码点餐等智能点餐系统已在各种大小饭店广泛应用,客户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系统”中留下了自己的消费数据,及个人信息。
日前,澎湃新闻记者随机选择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的工贸中心,走访了100家饭店(含奶茶店、茶饮店、甜品店等)。其中,72家饭店提供扫码点餐服务,同时也可以人工点餐;另外28家不能扫码点餐的饭店多为自助取餐方式,如麻辣烫、自助回转烧肉、海鲜自助。
在这72家饭店中,扫描37家饭店的二维码,会直接步入点餐页面;扫描35家饭店的二维码,须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再依照公众号弹出的网页或小程序步入点餐页面。这种需关注的公众号均为“服务号”,大部份需“手动关注”,少部份会手动关注。而不须要关注公众号的37家饭店,其点餐页面也会提示需客户授权提供爱称、性别、头像、地区、地理位置等信息。
抽样100家饭店,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20家饭店须要点餐时输入手机号
据悉,在其中20家饭店扫码点餐,点餐前或递交订单时需授权用微信绑定的手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陆,否则难以点餐。还有少部份店家其实提示须要登陆,但不予授权仍可点餐。
一家饭店申请客户填写手机、生日、职业等信息
另有12家饭店的点餐系统要求客户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或在扫描点餐二维码后即手动成为会员。
在一家餐馆扫码,须要先关注公众号,会手动成为会员
比如,扫描烤肉品牌“捞王”一家店的点餐二维码,须要在点餐页面输入手机号、姓名等信息注册成为会员,否则难以点餐;扫描“太平洋奶茶”的点餐二维码,须要以微信手绑定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陆,登陆后手动成为“华润通”畅享会员,并以邮件方式通知客户。
在搜集客人信息时,上述大部份可扫码点餐的饭店并未向客人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合同”,以说明搜集信息的目的、储存路径、保护方法。只有少部份店家会说明搜集信息是为了“提供更优的服务”,并提供条款或合同。
比如,扫描贡茶品牌“喜茶”一家店的自助下单二维码,用支付宝扫码,须要客户授权使用手机号、昵称、头像、性别、地区等信息;用微信扫码,则被要求用微信手机号一键绑定或则其他手机号绑定,否则难以下单。
饭店方面提供的《喜茶用户隐私条款》称,用户授权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入时,喜茶会从第三方获取用户共享的头像、昵称、地区、性别等信息,与喜茶的帐号绑定用于快捷登入,搜集信息是为了建立网路身分辨识。手机号则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搜集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网路实名制要求。若客人不提供这类信息,可能难以正常使用喜茶的服务。其中称,将确保未搜集无关的个人信息,并会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安全防护举措保护客户个人信息。
扫描一家名为“山茶花美国家庭料理”的餐馆点餐二维码,会被要求先输入手机号注册成为会员。其《用户入会合同》写到,客人起码须要提供姓名、性别、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搜集、储存、编辑和统计用户个人信息是为了向客户提供更优、更个性化服务,也是为了店家更好的作出经营及顾客管理方面的商业判别。其中承诺,会用多种安全举措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澎湃新闻记者体验扫码点餐功能时,被强制或手动关注35家餐馆微信公众号,3天时间内,微信提示共有13家饭店推送了包括新餐品、女神节、妇女节让利打折的图文信息,其中有一家饭店两天时间推送了两次信息。
不少客户害怕隐私泄漏,有人用完餐便取关
澎湃新闻注意到,须要关注公众号的35个餐馆几乎均为品牌连锁店。相比单个店面,连锁店更容易获取大量客户信息,举办大数据营销。
上海工商学院商业经济研究主任洪涛院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觉得,“扫码点餐”等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客户排队的时间,降低精准的数字定位和客户洞察,给消费者提供精准的服务。多个店家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专访时觉得,扫码点餐节约用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客户关注公众号或注册成为会员后,饭店会用促销手段会唤起“沉睡客人”,趁势营销。
在有的餐馆,扫码点餐已成为主要的点餐形式。一家西菜馆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户常常会在午早餐用餐高峰时扫码点餐,只有少部份客户依照纸质菜单点餐。假如遇见老年人或使用点餐系统不熟练的客人,服务员会帮忙点餐。
另一家须要关注公众号、注册成为会员能够点餐的中餐馆孙姓领班告诉记者,她们设置关注公众号是便捷客户及时收到店内新餐品和让利促销动态,但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骚扰”顾客,过多发信息。
不过,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体验,客户有另一番体会。
澎湃新闻随机专访了20余位不同年纪、性别、职业的客户对扫码点餐的想法,她们都在用餐时用过扫码点餐服务。多数人对扫码点餐的便利性表示认可,但觉得点餐时出现的网路卡顿、点餐流程复杂等情况让人倍感“焦虑”。对于点餐时出现的强制或手动关注公众号、要求注册或手动成为会员、填写手机号与姓名等附加条件,多数受访者觉得侵害了隐私空间,担心存在信息泄漏风险,客户不该以让渡个人信息换取便利。
消费者李文告诉澎湃新闻,有时侯和同学一起喝水,可以依照点餐系统协同点餐、加菜微信点单,比较便利。但店家会让扫码关注公众号中的“服务号”,推送消息时会占用她的注意力。她直言,用餐后,会取消关注公众号或在注册填写会员时填写虚假手机号、名字和生日,“这是对自我的保护”。
据悉,李文经常会带着50多岁、患有老花眼的妈妈用餐,扫码点餐时,母亲常常由于点餐页面字体太小看不清,须要她念着听。李文说,有一次带母亲去一家蛋糕店点餐,其实可以同时看菜单或扫码点餐,但最新的食材和套餐只能在扫码点餐时听到,她认为这对老年人“很不友好”。澎湃新闻注意到,财经网曾在微博发起投票“你为何不乐意扫码点餐?”有3.8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超1.9千人不乐意扫码点餐的缘由是“要关注公众号”,人数排第一,接出来是“对老年/无手机群体不友好、担心隐私泄漏”两项。
饭店收集到的客人信息储存在那里,被怎样使用,安全吗?
一家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智能收银系统供应商的宫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她们提供小程序点餐、公众号网页点餐技术,可在点餐时设置强制或引导客户自愿关注公众号,但通常不会推荐强制关注公众号,会造成客人厌恶。
宫姓销售人员称,若果让客人点餐时注册成为会员,填写的手机号、姓名、生日等信息均储存在阿里云服务器里,不存在泄漏风险。
另一家公司徐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她们也提供先关注公众号或留下手机号能够点餐的技术,店家获取的客户数据同样储存在阿里云服务器中。
因为开发的技术门槛不高,市面上还存在大量开发扫码点餐小程序的大型技术公司。澎湃新闻记者以“扫码点餐”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检索,出现众多自诩可搭建扫码点餐小程序的店家。
一家名为“云快卖”的网站自诩可快速搭建包括App、小程序、公众号在内的扫码点餐系统。其工作人员介绍,顾客中扫码直接步入小程序点餐的情况较多,也可以扫码跳转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号,再在服务号内步入点餐页面。她们可设置点餐时客户必须填写名子、手机号等信息,也可让客户注册成为分店的会员,或在用户关注服务号后领取让利券,诱导其再度消费。
该工作人员发给澎湃新闻记者一张二维码,扫描后手动跳转到一个微信服务号内,出现“扫码下单”链接,随机选择餐品结算时,出现了须要填写用餐人数、顾客姓名、联系方法等个人信息能够下单的页面。
一家技术公司设置的后台,可以自定义收集客户信息
“需要客户留下哪些信息都可以,自定义添加要求客户填的信息,在后台可以看见。”不过该工作人员并未说明客户信息存储的位置。
扫码点餐系统背后的技术提供商,常常称可为饭店提供各类增值服务微信点单,剖析用户消费行为数据,产生精准的用户画像,针对性地将打折、满减、优惠券、积分等营销方案推献给客人,提高店家获客存留效率。
如,一家智能点餐系统供应商官网介绍称,“全方位数据采集,为商户精准营销提供数据基础。”
该公司一名陈姓销售人员称,扫码点餐具体功能按照顾客要求定制,可强制关注公众号,也可以强制注册成为会员,但由于前者经常被客户举报造成公号被封,她们现今推荐“会员食材价”、“储值成为会员”的方式让客人留下信息。其实,假如店家必须要求点餐时注册会员,也可以让技术调试。
一家技术开发公司销售人员给记者展示的点餐系统后台管理页面显示,“客户信息”列表中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生日类型(旧历农历)、生日日期等。
那位吕姓销售人员介绍,客人填写的手机号、生日、姓名、注册时间等信息在后台的“会员池”可以看见,信息储存在公司的“云端”,不会被窃取。他给澎湃新闻记者展示的点餐系统后台管理页面显示,“客户信息”列表中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生日类型(旧历农历)、生日日期等。
郭姓销售人员称,当客户个人信息和消费数据留痕后,公司对会员进行分类,实现筛选会员、精准营销。后台管理页面的“营销袋子”列表显示,营销方式包括会员拉新、粉丝互动、促进复购、会员关爱等,营销手段具体包括分享裂变、拼团、膨胀大礼包、限时秒杀等。“顾客一两个月没来店里消费,后台可以筛选出‘沉睡客户’,通过促销手段唤起。”姜姓销售人员介绍。
强制注册、过度收集信息,扫码点餐该怎么规范?
餐饮作为最基本的消费之一,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者,扫码点餐则成为店家了解引导客户、精准营销的窗口。这么,面向消费者时,“扫码点餐”是否可以强制关注公众号或注册会员,获取个人信息的边界在那里?
常年关注信息安全保护的律师王新锐剖析觉得,“扫码点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搜集信息的问题。实际上,在点餐这个场景下并不须要搜集这么多信息,同时还要当心店家滥用这种信息。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围绕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电信细则》、《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APP违规违法搜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式》等早已进行了制度设计和安排。
来自住建部的最新消息显示,共计22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即将颁布。该规定以“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为纲,要求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应该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由用户在充分支持的前提下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该具有明晰合理的控制,并遵守最小必要的原则,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则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中国人民学院法大学院士刘俊海剖析觉得,扫码点餐本质上涉及客户“选择权”和“隐私权”两个方面。假如店家要求客户必须扫码点餐,则侵害了客户的选择权,饭店应当给消费者提供除扫码点餐之外的备选方案,自由选择能够博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部份技术公司声称客户信息储存在“云端”,但如同把钱锁在一个衣柜里头,能够终极安全吗,假如有锁匙的人拿锁匙打开了呢?
他觉得,店家获取客户信息后,频频给客户发广告和信息,称之为“精准推送、营销”。但精准营销不能以侵权为代价,只有合法的精准营销才受保护,而合法不合法取决于客户是否自愿。假如是自愿,店家恳求后根据客户要求提供,而不应当是逼迫客户必须提供信息能够点餐,点餐然后再去强行推送广告。
刘俊海觉得,一定要坚持“扫码自愿”原则,坚持把客户隐私安全想在上面,坚持“合法、必要、正当、保密、安全”的基本原则。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剖析觉得,目前的“扫码点餐”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存在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存在大量强制或诱导安装、强制推广问题,给客户的信息安全及软件应用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另外,一部份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数字鸿沟”在“扫码点餐”这一应用场景中同样会给这部份人群带来困惑,怎么解决这部份消费群体的应用需求也是当前须要关注的问题。
他觉得,后者可能要靠信息安全立法及提高店家与客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来解决,前者还须要强化人工辅助或则提高相关软件的智能化水平解决。
上海工商学院商业经济研究主任洪涛院士觉得,“扫码点餐”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用户信息泄露及数字杀熟,不仅行业自律解决该问题外,技术也是一个可供考虑的手段。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苏萍、李文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汤宇兵
校对:丁晓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