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餐饮企业的先后开工复产,“堂食”一时间成为一个高频词。忽然热上去的堂食,此前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原人却是陌生的。似乎是“食堂”这个词,有点年纪的人大都记忆犹新,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国营饭堂、集体饭堂就是餐饮业的代名词,变革开放后被各类饭店逐渐替代。随着中西餐饮文化的碰撞交融,时髦点的名称就多上去,各类排档各类扒,人们已经见怪不怪。
但仍然以来,堂食一词在云南乃至南方地区,虽然从来没有出现过。我们中原地区,餐饮名称的时尚风向几乎六年一变:先是大饭店风行,拼的是一个“大”字,要的是一种阵势;接着是皇家御膳风行,态度上逐渐嫌弃土豪,贵族文化开始抬头;还有个阶段是怀旧堂食点餐,知青点中队部老磨坊,吃腻了细米白面,又将粗茶淡饭摆上了台面;后来人们要吃健康了,各类养身各类煲,只差直接吃田野里的露珠了。
而“堂食”这个词,印象中多见于港台的酒肆排档。这些地方的英文还是简体,初来乍到的大陆客,甫一看到心生奇特,觉得很时髦。这事我和老魏阐述过,后来我们搜网上词条,发觉这是一种误读。“堂食”原本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长时间不用就渐渐遗失了。至于为什么常年不用这个词,其实是对过去满地都是的饭堂的一种嫌弃吧。
我国古代已有记载,“堂食”当时特指政事堂的公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丞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新五代史·•汉臣传•苏逢吉》载:“逢吉已贵,益为豪侈,谓中书堂食为不可食,乃命家厨进羞,日极珍善。”“堂食”还亦称公署膳食,元《赚蒯通》:“为官的吃堂食,饮御酒,多少快活。”清•钱谦益《寄答江西孙方伯恭甫》诗:“清斋荔子充堂食,长日蕉阴转印牀。”同时又有“堂餐”、“堂饌”之说,可见这是一个地道的传统老词。
“堂食”和“食堂”,同样的俩字调个头,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喝水的方式,一个是喝水的场所。为此,“堂食”是指只能在店内消费,通常不包括打包带走或外卖。作为易佰福监事长的老魏,对博大精深的中国餐饮文化情有独钟,和他讨论饮食多有新的收获。例如猪肉酱和酱排骨,称谓不同指向自然有别,易佰福黄牛牛柳虽然是大粒猪肉,但指出的是酱品的调料条纹,极大扩充了应用空间。
虽然不管是堂食还是饭堂,点外卖还是在家下厨,满足口味迸发胃口才是王道。这一点老魏心中最清楚堂食点餐,他的易佰福黄牛牛柳、香菇鸡肉酱、杏鲍菇酱和茄子酱,几乎涵盖了所有南北口味和荤素喜好,无论是堂食的餐台还是居家的饭桌,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须要这种调料的酱品开胃映衬,迸发胃口打开味觉,让一日三餐都能兴致勃勃、有滋有味。(叶国廷)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