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会员价反而比非会员更贵?这可能不是你的错觉!
2023-08-22 20:00:23 欢乐点

点外卖,会员价反倒比非会员更贵?

这可能不是你的错觉!

今年12月,一篇指责某外卖平台运用算法进行“杀熟”的文章曾引起热议。记者在北京12345居民服务热线看见,“大数据杀熟”现象仍是居民投诉的热点。最近,“饿了么”外卖平台潜藏的“区别对待”就备受居民吐槽。

广州居民被反复“杀熟”

邮费、满减等存在显著差别

▼▼▼

冯男士(化名)是个外卖常客。今年三天夜里,她和朋友在办公室一起点外卖,选择了同一家的同一个菜肴,结算时发觉室友手机上显示的价钱竟比她低了3元。仔细核实了二人下单的各项数据后,冯男士发觉,二人形成差别的一项收费是配送费。

“我的配送费比同学的贵大约3元左右。”令冯男士不解的是,朋友平日里点外卖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何似乎比自己这个老用户让利呢?再度核实收货信息和商品信息后,冯男士意识到,自己被平台“杀熟”了。随即,她将情况反映至饿了么平台,饿了么工作人员回复,配送费差别系定位不同所致,“他们说我跟朋友定位了不同的门,才造成配送费存在差别。但公司前后门能差多少米?”对此,冯男士并不认同。

这件事还没等来结果,冯男士便遭到了第二次被“杀熟”。今年12月3日,已经是天猫88会员(可享受一年饿了么会员服务)的儿子正打算订外卖,一旁的冯男士追忆起先前被“杀熟”的经历,急忙喊了停。

此后,她用自己和儿子的手机一起登陆饿了么,选择相同的收货地址后,比对不同店家的费用。此次,冯男士又发觉,配送费没有差别,并且店家的满减活动却出现了不同。

一家名为“窑鸡王(佛山景区店)”的店面:

母亲的会员帐号上的满减活动为“60减27,120减37外卖软件,含15元津贴”;

而冯男士自己的非会员帐号上,满减活动则弄成“60减30,120减40,含18元津贴”,非会员价正比会员价更让利。

对此外卖软件,饿了么平台回复她,满减系店家自行设置。但这样的说辞并未让冯男士满意,“又不是一家两家存在此类情况,平台莫非不知情吗?”冯男士转而向12345居民服务热线求援,希望才能阻止饿了么的“杀熟”行为。

△会员和非会员在满减活动上存在差别。

外卖软件开发多少钱_外卖软件_外卖软件有哪些

3月9日,记者用会员及非会员帐号登入饿了么平台,发觉冯男士反映的存在满减差别的店面早已下架。

记者对比75家店面让利活动

非会员所领补助多是普遍情况

▼▼▼

去年1月10日,贺先生跟同学一起通过饿了么购买外卖,发觉订购同样的商品,自己已订购会员的帐号满减后需支付20元,而同事非会员帐号在使用“百亿补助”后仅需支付17元,贺先生对此很不解,“同一家店同一商品,为何会员反倒要贵?”

居民庄先生也有类似遭到,老帐号和新帐号订购同样的商品时,老帐号拿到的补助反倒更少,她们觉得,自己被“杀熟”了。

△同样的店面,同样的商品,会员耗费的反倒比非会员多。

百亿补助会员领得更少,真的吗?

记者做了两组试验

第一组

用到的是88会员帐号A和已注册一年的非会员帐号B,勾选了相同的收货地址后,记者比对了附近75家店面的让利活动。

此次,店面的满减、配送费并未有差别,但“百亿补助”的金额却存在较大不同。75家店面里,会员帐号和非会员帐号领取补助金额相同的有58家,非会员帐号领得更多的有16家,会员帐号领得多的仅1家,补助金额相差1元至8元不等。

△记者比对发觉,在“百亿补助”的店面里,非会员拿到的补助更多。

外卖软件开发多少钱_外卖软件有哪些_外卖软件

第二组

为防止试验的碰巧性,记者又用另一组会员帐号C和非会员帐号D进行比对。

因为勾选不同的排序次序,平台显示参与“百亿补助”的店家数目并不相同,非会员显示的店面数更少,记者只得按照非会员显示的店面数目,分别根据销量最高、配送最快和好评优先等方法排序做了初步统计,二者所领补助相同、非会员领得更多、会员领得更多3种情况在3种排序方法下的店面占比,分别为24:11:4、7:8:6和8:14:1。

反复对比一目了然:

非会员所领补助多是普遍情况

“杀熟”方式隐蔽化

消费者权益怎样保护?

▼▼▼

近些年来,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并不少。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

是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平台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进而缴纳不同价位等行为的概括性说法。中国消费者商会曾揭发“大数据杀熟”的六种现象,从针对性营销、到“不同人不同价”、再到机率算法等,算法精准地为消费者订制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方式的价格歧视。

此前,中消协就此发声,提出网路经营者应该公正公平对待广大消费者,反对借助消费者个人数据画像,采取算法应用,锁定特殊消费群体,施行价钱歧视、价格混淆等销售策略。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订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肢南》,明晰“大数据杀熟”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差距待遇行为,其中包括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按照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施行差别性交易价钱或则其他交易条件。

但记者留心到,12345居民服务热线平台上,居民碰到大数据杀熟后维权不易。如针对“百亿补助”投诉中,相关部门回复“每个用户在每位百亿补助店面可使用的金额随机获得,活动规则已说明,并未发觉违规行为。”杀熟行为更加隐蔽,消费者面临的是举证难、鉴定难的维权困局。

面对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隐蔽的“杀熟”方式,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怎么日渐建立?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采取线下约谈、线上指导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方法,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守法诚信经营。也希望互联网企业才能担负起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应有的社会责任,切勿让“回头客”寒了心。

你遇见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吗?

留言谈谈吧!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

欢乐点

留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