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来自各地的“00后”大学生们相继回乡,或参与社会实践。疫情以来的几年里,这样的远行变得难得而珍稀。见识过不同的景色,再回看自己的故乡或他乡,变化骤然发生,时代的巨轮碾过,总归留下了些许印记。
前些天,“二舅”的走红,唤起了更多人的乡愁。那些年来,故乡和故乡里的人正在用自己的方法追赶着往前的步伐。小到一个家庭的变化,大到一种故乡的变迁,抽象到人身上,是当下的决择,是无声的转变,以及无法消解的诸般情绪。
一个曾有“共和国长子”美誉的西北之城,为什么留不下更多的年青人?一个普通头胎家庭的父亲,为什么在“双减”之后成为班上的异类?这些消失了的地方戏曲,又以何种形式回归到了家乡?历经回迁剧变的家乡,面临动迁的老住户和老房屋留下了什么宫缩和影子?
这儿有钱江日报·小时新闻记者的返乡观察,也有“钱橙计划”高校通信员们的新鲜杂记。她们有的是结业后离开西北的“小镇做题家”,有的是被一年级父亲的作业难到的重点学院中学生……他们企图用“00后”的观察视角,记录下她们眼里正在行进中的渐变的家乡,以及时代和社会的聚焦点。
西安文创披萨CFP供图
钱江日报·小时新闻记者刘俏言
我的许多朋友都离开了西安。我们喜欢自诩“小镇做题家”。我们几乎洒落在全省各地工作。
此次回乡,我只待了一天,为了出席儿子的婚宴。在你们庭里,我的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们都已成家立业,她们中有三家留在了武汉。
有趣的是,婚宴排练时我和司仪聊天,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还留在西北的人里,不是老师就是公务员。而我的留下的家人们正是这么:我儿子是专科老师,三姐是中学数学老师,三表哥是公务员,四姐是学院老师。
这让我想起教师的鼓励:“现在吃点苦,考出去,之后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了。”
此次回去也并非没有惊喜,为数不多的有轨电车被保留出来。经历疫情的考验,楼下的火锅店仍冒着热气腾腾的烟火。
天气没有这么潮湿,夏季的下午还有缕缕凉风吹过,中学时卖我3块一碗的炒面奶奶还是这么喜欢和我开玩笑,他的炒面早已卖到10块一碗了,还成了美食一条街改建的金字招牌。
我问奶奶想来上海卖凉粉吗,他笑笑,说比起他出去,更渴望我们那些小孩都能回去。
回去创业的梦想
她们是怎样舍弃的
我读的中学啥水平?每年广东省中考的前十名就会占上几个名次。我的前桌是当初省工科状元。
可上学院前,我几乎不用手机。于是,当我看到学院同事的自我介绍里,说擅长PS和PR时,我很是艳羡。后来和北方的朋友沟通00后初中没毕业的出路,我才晓得,原先他们不仅会做题,还有好多“无用”的技能,他们不须要恶狠狠剪露耳不过眉的发型,也被准许看“无用”的课外书。
由于“高考以后就解放”的教导,我的许多中学同事将中考视为终点。上学院后,她们有的痴迷于赌博,几乎倾家荡产;有的在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次年又被退回;也有的作息不规律,不幸身亡,成为谁也不愿提到的痛。
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考入了重点学院,相片被挂在中学的红榜墙壁,用于激励学弟学妹。在南京,中考状元的身分甚至能变现。有一段时间,我们中学的中考理科状元的相片被高高挂在一幢高楼的屋顶,成为某房产新盘的代言人。
这些在老家被高高捧起的待遇,很快还会面临来自学院的一盆热水。在学院,好友操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做商赛讲演,广告班的中学生在大二便开始创业拿奖领到手软,做题并不再是衡量优秀的惟一标准。
这些恐惧也延续到结业后的工作选择上——我问了小学近30名同事的去向,不仅留在吉大继续读书和被家里安排进大企业的,几乎都离开了西北。她们分布在成都、上海、南京、深圳等地,进大厂、外企,还有少数考上公务员去了体制内。
西北并非完全没给她们机会。我的好友张甜(化名)曾在成都知名的一汽大众里做了一年的实习会计。这活虽然不算累,给的薪水在武汉也够开支。为了年迈的母亲,她几乎差一点就选择留下了,但这些死气沉沉的工作氛围,和绕来绕去的朋友关系,让她最终舍弃了。如今她在北京的一家上市公司的教育集团做中台营运,成了一名工作狂,时常加班到半夜。
坐在我后座的朋友在上海读完了学院,带着几百页PPT和创业计划书回到了老家,他和几个中学同事一起,打算搭建一个中考志愿补报沟通平台。她们自己吃过只知做题不问窗前事的亏,便不想再让前面的人在选专业和找工作上跌跟头。
我曾当了她们的半个创业参与者。2020年,大四下半学期,由于疫情我被隔离在家半年,就帮她们写过几篇文章。但光是进校园这一关,就碰到了制约,好多小学只接待“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又回到了“没有人脉,寸步难行”的状态。尝试了将近一年,我那位中学朋友就舍弃了回去乡创业的梦想,南下去了一家实业公司做市场销售。
最有人情味的城市
子承父业是怎样延续的
与西部、中部、西部地区相比,六年来西北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所以,我在朋友圈里发起了一项调查,想听听留在西北的理由。
有一位中学同事引用了前段时间在互联网上因“炫权”被调查的周劼一段话:“高中朋友不少去外地读了好学院的,都回去进了烟草、电网之类的,回去没有盼头的,就去了北上广。”
我选择留在北方的缘由,的确是家里未能给安排西南的“好工作”。
我还记得小时候,西安虽然连续几年被评为“最有人情味的城市”。但“人情味”也意味着,有时办事要“托人情”。这些规矩,这些“人情”,从我小时候开始便有了。可总有人不适应,例如我妈。我妈经常懊悔自己的“无能”,没能给我谋一份“好前程”。她时常会看见当初成绩远不如我的高中朋友父母00后初中没毕业的出路,秀出给儿子买的大房屋和豪车,也时常回想当初舍弃事业来全身心培养我,是否真的实惠。
选择回到武汉的朋友里,大多去了一汽大众和福建学院。这尚且是南京不仅当公务员最好的两个去处。
留在西北的大部份都是我的中学同事。比起我的中学同事,高中朋友是否“混得好”,更取决于她们的家庭。
有的朋友小学读到一半便退学,成了房地产中介,如今烟不离手,他说自己压力太大了,要养家照料母亲。而另一个中学同事的同学圈里,则全是佳酿、美食和旅行景色,据说她把父亲承包的剧场,外包给了专人营运,自己只负责付钱就好。
此次回去,我和往常一样寻问了一下母校去年的中考成绩,结果不甚理想。听说是由于关系户太多,击溃了整体的学习气氛。
比我更年青的“00后”们,同样也从西北离开了。去年我的三儿子从美国结业回去,说他的择业地“回那里也不回父亲所在的成都”。我二姐夫的两个儿子,也分别去了美国和新加坡读书。她们告诉我,在西北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和让人舒适的城市文化。
“或许有三天会回家养老吧。”张甜跟我说,虽然老家的火锅,还是首屈一指的好吃。
我以前见到过这样一段媒体调查:“东北的人口外流正在深陷一种恶性循环:经济不景气,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于是更多人口外流;人口尤其是劳动年纪人口的净流出,反过来又继续连累经济的发展。”
我的观察,经济肯定是重要诱因,但还有别的。我的家乡,要实现振兴,还要面对和解决好多困局。
石家庄的景区CFP供图
本文为钱江日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路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