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哪些产业和领域将迎来新的机遇?
2024-05-19 06:01:03 欢乐点

自2023年1月8日起,国家即将对新冠感染由“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降级为“乙类”。

这意味着,我们永远挥别了“全员筛查核苷酸”,“强制隔离”、“健康码”也将成为历史——这标志着中国即将步入“后疫情时代”。

似乎不可证实,目前好多地方依然处于疫情的高峰期,街道冷清、医院却人满为患。

并且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判定,那就是这些现象并非常态。一两个月以后,城市都会恢复往日的烟火气。

而触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则更早地捕捉到了这一讯息。

自从11月11日“防疫优化20条”公布以来,即使现实中的疫情很糟糕,而且沪深300指数却在月底前逆市下降5%,反映出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

作为社会运行的一份子,身处于“后疫情时代”,国家的防疫新政变了,普通人的财富、就业与生活会怎样变化,我们自己也须要了解。

所以昨晚,柏年就带你们梳理一下,疫情过后什么产业和领域将迎来改变?普通人又会迎来什么新的机遇?

改变一:餐饮、旅游业

要说过去3年,遭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是哪些?餐饮业首当其冲。

以2022年4月份北京疫情为例。受封城影响,当月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产值环比下降48%,住宿餐饮业收入更是环比下降69%,意味着过半的从业者基本上处于绝收的状态。

而过去两年受到封控的城市,不止北京这一家。

断断续续的封控,以及进门喝水还要查健康码和核苷酸证明,极大的影响了餐饮业正常的经营逻辑,让这个堪称“永不灭亡”的行业步入寒流。

严寒的气息都彰显在了股价上。

作为行业老大、在台湾上市的小肥羊,2019年末时每股价格还有30港元,2022年3月份最低潮时,只剩下每股10港元。

2020年以来小肥羊股价

著名餐饮企业东来顺A股上市,2019年末时每股10块钱,2022年4月份每股最低跌到7块钱。

背部企业都是这么低迷,中国餐饮业里占主体的夫妇店、个体户有多达2000千人,她们抗风险能力更差,过去3年过得如何样,有多少小店铺最后撑不下去倒闭,我们也能略知一二。

然而,正所谓“否极泰来”,随着新冠管控的降级、以及疫情的逐渐消散,海外地区的经验显示,2023年餐饮业的低迷行情将发生逆转。

餐饮业将享受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第一波红利”。

以德国为例。

2021年夏季加拿大选择全面躺平,此后餐饮业出现强劲复苏。2021年全年,日本餐饮业产值额环比下降34%,低于总体零售业增长15个百分点。

2022年,新加坡餐饮业的红利仍然在持续。2022年1到11月份,英国餐饮业营业额环比下降17%,高出总体零售业增长7个百分点。

不仅德国,我们台湾周边地区的经济复苏形态,也大多类似。

参考中国大陆地区,2022年6月份中国大陆全面取消疫情管控举措,然后第一个复苏的产业也是餐饮业。

10月份,中国大陆批发零售业营业额,受全球经济衰退和市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环比增长6%,惟独餐饮业营业额环比下降13%,显示出极强的硬度。

在美国,我们都晓得发生于万圣节期间的“梨泰院踩踏风波”。其实这是一个惨剧,而且在经济意义上,这也显示出美国解封以后,美国年青人爆发出的巨大餐饮娱乐需求。

看完了周边其他地区的事例,我们再回到中国内地。

尽管现今大多数城市,一直在疫情中熬煎,而且也有小部份城市早已率先走出了疫情。

比如上海,作为第一个迎来疫情波峰的一线城市,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依据上海交通部门的数据,12月17日是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当日广州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111万人次,达到历史低潮。

但是仅仅在两周以后的12月29日,这一数据就恢复到604万人次,恢复到以往的6成左右。

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_爆发过后疫情行业如何发展_爆发过后疫情行业的变化

比轨交客运恢复更快的,是超市酒店的客流。按照朝阳区商务局的介绍,同一时间,广州朝阳区重点商圈客流数,早已恢复至以往的72%。

这背后代表着相当多广州民众,刚才“阳康”就迫不及待地冲向酒店,享受着疫情过后的第一顿大餐。

这些心情我们也都能理解,其实复健以后想吃点好的,都是人之常情。非常是现今进食馆,不再须要查验健康码和核苷酸证明,让你们感遭到了丧失已久的自由。

然而在商业上,当一两个月后全省多数地区走出疫情阴霾,所有民众都抱有同种心情的时侯,对于餐饮业而言,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巨大商机,让2023年成为疫情以来最适宜餐饮业开店与扩张的年份。

与餐饮业类似的,还有旅游产业。

艺龙数据显示,12月第3周,上海至海口机票预订量环比今年下降46%,机票单价环比下降14%,饭店预订量环比今年同期下降30%。

与之相对应的,是海南机场进港乘客数目在12月23日达到单日2.5万人次,为近8个月来的最高峰,更是比11月份的5000人次翻了两番。

其实,刚才复健、不用下班就冲去海南玩,不是通常人能做到的。并且2023年国庆长假,作为疫情新政调整过后的第一个小假期,旅游数据也显示出快速复苏的势头。

还是参考同程数据,2023年国庆长假,更高昂、费时的跨省游订单占比已近六成,比2022年国庆长假下降34%。机票、本地套票预订,对比国庆长假下降21%、33%。

这种数据都反映出,旅游业的景气要回去了。

改变二:医药与养老产业

尽管2023年经济复苏正当其时,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一波疫情之后,奥密克戎的影响就完全消失了。

自此之后,疫情将会以愈发隐秘的方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些改变,大多彰显在了医药和养老产业上。

在医药产业方面,近来随着全省迎来疫情波峰,好多地区都出现了“药品过剩”现象。

我们普通人感遭到的,多是“抢药”的艰辛。并且对于医药产业而言,药品脱销反倒是一个挣钱的机遇。

在股市中,2022年10月份以来,A股医药指数大跌超过20%。许多知名医药企业的股价更是翻倍,比如生产阿司匹林的企业“新华药业”,股价最高下降超过250%。

这么巨大的跌幅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不仅用“资本炒作”等理由解释之外,也反映出这一轮医药产业所面临的“疫情红利”,可能并不是一次性的。

我在之前的视频《普通人的疫情应对手册》中介绍过,参考海外地区案例,奥密克戎病毒因为变异速率快,平均每5个月,其新变种都会带来一轮疫情。

对我们的影响打个比方,就好象普通人通常每年发烧一次。并且在和奥密克戎共存以后,你们平均每年要发炎两次。一次普通鼠疫、一次奥密克戎。

在主流大众来看,这似乎没哪些,就是多发烧一次的事情。

并且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民众每多得病一次,就要消耗一定量的药品,意味着未来医药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医药市场大扩张的时代到来

这就好比口罩,两年前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大多数人觉得出门戴口罩只不过是一个临时举措,这些疫情期间盲目扩产的口罩企业,最后都要破产。

然而结果表明,两年以后,尽管中国口罩产能翻了一番,并且因为口罩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出门不戴口罩就似乎“裸奔”。

这些巨大的需求,让多数口罩企业至今也都活得好好的。

参考3年来口罩企业的发展经验,当我们选择与病毒共存后,想必医药企业未来也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不仅药品需求降低,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对老年人的照护将显得愈发复杂、花销上升。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养老产业化身“朝阳产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易居中国的测算,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早已超过9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房地产业的第二大产业。2025年,该产业规模还将上升至12万亿。

老龄化加速到来

奥密克戎疫情到来以后,养老产业发展还将进一步加速。

举个反例,近来全省涌现出一个新的职业——上门照料“小阳人”,费用每晚300至500元,内容包括简单的洗衣、做饭、照顾宠物等。

爆发过后疫情行业的变化_爆发过后疫情行业如何发展_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

这项服务,最大的目标顾客就是孤寡奶奶。

由于年青人虽然阳了,病症也不严重,才能自己照料自己。而孤寡奶奶原本生活自理能力就差,一旦染病,可能不得不请人照料。

而这样一笔开支,对应的就是养老产业的市场增量。

进一步地,部份老年人复健以后,还存在新冠后遗症的问题。依据日本CDC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出现后遗症的比列多达四分之一,后遗症包括情绪抑郁、睡眠障碍、肺功能增长等等。

好多老年人可能在阳了一次以后,就须要长久地请人照料。对于我们中国发展不健全的养老体系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改变三:房地产

2022年12月16日,万科监事会主席郁亮在股东会议上公开表示,房地产业的曙光已现。

这是郁亮继2019年喊出“活下去”之后,首次全面看多房地产业。

2019年,那一年中国房地产业还在高歌猛进,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环比下降近日10%。并且郁亮觉得,房地产新政调控的大拐点、以及人口大周期正式到来,因而开始公开喊话、看空行业。

事后证明,郁亮的判定是正确的。在2019年前就能果断收缩,不去赚最后一桶金的房地产企业,大多在行业寒流中活了出来。

而像国安这样一股脑扩张的企业,最后都撞上了南墙。

这么当时间来到2022年末,郁亮为何又开始全面看多?这是由于新政风向发生了显著转变。

在万科股东会议前夕,国家高层发声,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时隔20年,房地产再次被国家认定为支柱产业。

在此之前,“金融16条”发布,监管层在个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端,都对房地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政支持。诸如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的通道,就在关掉12年以后再次打开。

随后,坐落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大会,继续表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住房改善消费”,也给2023年房地产调控定了调,那就是进一步放松,支持房地产业复苏。

房地产新政风向转变

在这个指导下,月底前各地都掏出了相当重磅的新政支持措施。

比如上海颁布新政,表示市民将存量住房用作长租房的,可不列入家庭住房套数估算,后续买房仍然享受首套间让利新政。

邻近深圳的深圳,则取消了执行6年的限贷新政。

而另一热点城市广州,则上调了二套间首付比列。

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居民预期改善,叠加上买房环境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领水平,房地产业有望出现回升。

其实,这些低迷肯定不会像2015年“涨价去库存”一样狂飙突进。并且趋势的改变,足以让房地产链条涉及到的上百个产业、2000万就业人口度过最艰辛的时刻。

而对于有买房计划的刚需来说,2023年也是近年来,最适合上车的年份。

最后还是做个总结。

展望2023年,变化最大的三大行业:

一是餐饮和旅游业,将会充分享受疫情过后,民众消费复苏的红利;

二是医药和养老产业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反映出共存以后,疫情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常年影响;

三则是房地产业,在市民预期改善与新政衬托的双重加持下,地产产业链有望走出困局。

这三大产业,无论哪一个都直接涉及上千万就业人口,而且相比于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参与门槛并不高,普通人更有机会接触到。

虽然说白了,柏年在上一篇剖析中央经济工作大会的视频中也讲过,2023年,我们国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拼经济发展”。

宏观地讲,国家是在追求一个更高的GDP数字;微观地说,那就是国家在将更多挣钱的机会,摆在普通人的面前。

如今,机会已然到来,就看我们能不能抓牢了。

~全文完~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

欢乐点

留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