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吕新文实习生王晨旭
网友“p****ok”的用餐体验帖引起热议
7月6日,“去饭店喝水尽量不要扫码点餐”登上微博热搜。热搜下,网友们围绕一条用餐体验帖展开了热议。
按照用餐体验帖的描述,网友“p****ok”因为给了饭店一个“某个菜有些糊”的评价,被店员先是私信要求删掉点评,后是要求改为五星评价。认为过于的“p****ok”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于是店员就仍然打电话。最后忍无可忍的“p****ok”和对象给店员回电称,“我如今删除评论,我好奇大家如何晓得我电话号码的?”对此,店员回答说,就是由于扫码点餐留的电话号码。
“呵呵,服了,你们之后能不扫码就不扫码吧。”“p****ok”最后说。
澎湃新闻企图联系网友“p****ok”,但仍然未获得有效回应。
用餐体验帖经披露后,评论区下网友纷纷吐槽自己遭受到的个人信息外泄情况。澎湃新闻梳理发觉,网友们的吐槽主要针对两方面,首先是扫码点餐后,饭店可以通过点餐时授权的手机号联系到消费者本人;其次对饭店评价以后,店家仍然可以找到消费者要求删评或修改评价。
“可是如今很多都是扫码点餐,店家有时侯忙不过来都让扫码点餐”“现在饭店基本都覆盖扫码点餐,每次扫码老要授权个人信息,烦死”“其实现今信息泄漏很严重,不可能不线上点单的”……甚至有网友曝料称,由于扫码点餐被饭店闹乌龙追着要埋单。
对此,部份宣称做过餐饮的网友解释称,“我是做餐饮的,我们店里就是扫码点餐,系统上就会看见授权的手机号”“我干过餐饮,扫码以后第一步就是让你授权电话号码,假如你不想曝露可以点拒绝,让店员拿纸质菜单点”“我曾经当服务员的时侯就通过这个找到过好几桌没付钱就走的顾客”“餐饮兼职过,扫码点餐确实能听到电话的,有的顾客忘掉付钱就须要打电话联系,我们也会为了四星好评给顾客送啤酒,但做的不好吃还求人家改评价确实很......”
对此二维码点餐,专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建议消费者坚持“非必要不提供”原则二维码点餐,拒绝提供和点餐服务无关的信息,不轻易公布自己的真实姓名、联系方法等重要信息。
而在遭到店家多样化推广、商业营销邮件时。假如消费者不想继续接收这种信息时,要及时行使“撤回同意”权利,在App中使用撤回同意个性化推荐、商业营销邮件的功能,向店家明晰抒发不接受这种信息的意愿。
对于“对饭店评价以后,店家仍然可以找到消费者要求删评或修改评价”,不少网友表示:“我买的团购券吃的海虾餐,螃蟹都是不新鲜的,我给了差评。前面商家找到我要求删掉,我不乐意,前面给我全部退票处理了。也很不爽,我都匿名评价,就能打电话找到我”“曾经跟同学们去一个密室,玩完认为不值,我同学给了差评,被店主又在app内私信,又+微信,又发邮件,又打电话,坏话好话各类恐吓,甚至报案要求她删除评价......身分证号恨不得人家都晓得了”……
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相关顽疾,回应网民关切,6月16日,深圳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共同启动“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专项行动为期半年,将聚焦餐饮店、停车扫码、少儿学习培训等八类重点消费领域,对个人信息领域的“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违规行为举办集中治理。
专项行动将在北京市互联网违规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网开办举报入口,也欢迎广大消费者通过邮箱或则拨通电话(12315、12345)据实提供线索。
作为这次专项行动的独家媒体支持单位,澎湃新闻旗下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进入黑猫投诉】将开办入口,广泛搜集重点消费场景下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各种线索。
海量资讯、精准剖析,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